靖边县黄蒿界镇美丽乡村路奏响振兴曲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m.39.net/pf/a_4927619.html

五月将近,漫天黄沙已不再是靖边大地的主色调,靖边县黄蒿界镇的乡间小路野淌路边,低矮的野花悠悠地撒发着春的气息,厚重的垂柳甩着长长的辫子,路上行走的人们已经褪去了冬衣……春风拂面,景色宜人。

野淌路,路如其名,野花开尽春风闹,淌水流经万物生!这是一条联通城镇、汇集商贾、方便村民的交通要道,这条路也见证了黄蒿界镇几十年来的兴起和黄蒿界人民美好生活的嬗变。

年,黄蒿界镇政府计划搬迁至现驻地,同年,野淌路建成通车,不同于黄土高坡上传统道路那般蜿蜒曲折。野淌路笔直、平坦,20多公里的道路没有一处弯道,一如黄蒿界人民一般执着、果敢,又如庄稼汉那般正直、刚毅。

自西向东一望无际,东头有日出,西头有日落,侧畔黑河伴游,包茂高速平行相随,沿途零星村庄点点,两旁树木郁郁葱葱,道边景色四季分明。野淌路从淌河湾引出,一路淌过二道河、穿过高速路,经过马季沟村、庙湾村、五合村、大界村后与海则滩镇野马梁接壤。野淌路95%的长度都在黄蒿界境内,致使该镇人民对它产生了独有的情感。沿途各村自发组织的道路养护队,秉承着“要致富先修路”的思想,用心呵护着这条“生命线”,久而久之,野淌路便成为黄蒿界文化、经济、交通建设的核心。年,黄蒿界镇被选定为榆林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同年,黄蒿界镇党委提出了以野淌路为中心的“两河四岸一中轴”川字形经济发展框架,同样加大了对沿线村镇、农户风貌改造力度。

通过多年的建设,该镇逐步形成了“一镇两街”的独特景致,镇政府在改变沿路街道环境面貌的同时,也为提高住户的生活质量用心用脑,逐步建成了五合村、庙湾村污水处理厂,五合村垃圾填埋场及公共卫生间等一揽子工程,彻底解决沿街商户污水乱泼、垃圾乱倒、厕所乱上的脏乱差的生活习惯。该镇还将力争年底实现天然气的全镇贯通,早日让黄蒿界镇人民过上优质的城市生活。

和野淌路伴行的黑河,常年水流不断,河岸两侧水草丰美,河水清澈见底,野鸭、水鸟三五成群,涓涓流水日夜不息,为黄蒿界万亩耕地提供着优质水源。每逢盛夏,黑河两岸便热闹了起来,清凉的河水吸引着城里人来此放松享乐,人们携家带口,带着美食美酒,畅快沉浸在原生态自然美景之中。

为进一步保护开发黑河流域的旅游资源,依托流域风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今年,黄蒿界镇政府将重点打造一批沿岸旅游度假胜地,并探索以乡村纯天然采摘园发展“绿色农产品+黑河景点”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目前,黑河上游正在加紧建设的五合水库也将是下一步旅游开发的重点,该项目建成后黄蒿界镇将以“五合水库”为核心,继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将黑河旅游的美景呈现给大众。

从镇政府出发向南约2公里处,位于野淌路东侧的山梁上有一座被评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器时代遗址——五庄果梁遗址,该遗址是榆林境内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的一处石器时代遗址。它对研究陕北地区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等有重要的价值。遗址的发掘也为野淌路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目前相关文物已运往别处保存,但遗址处仍有房址、灰坑、陶窑等遗存,对于喜欢历史的游客来说还是值得一览。

乡愁许是一株毛头柳,或是一道放羊沟。但黄蒿界人民的乡愁是这条野淌路。它漂亮、大方,有人文、有地理,有风景、有故事。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该镇将发展特色产业与推进人与自然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维护着野淌路的自然、人文风光,使得野淌路正在成为一条黄蒿界人民实现乡村振兴梦的康庄大道。

中国农科新闻网-农业科技报记者张慧通讯员:白凌燕石路

编辑:刘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3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