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估计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都听过《黄土高坡》这首歌。而我,就是真的住在黄土高坡的陕北娃,我出生在榆林市靖边县小河乡前河村,是个地地道道的陕北姑娘,从小就在大伯的民歌声中长大。我们陕北人把热闹叫红火,大伯就是我们家族最爱红火的人。从我记事起,他就是村里的大队长,整天都是忙忙碌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特别爱讲大道理、爱管闲事、爱听陕北说书、爱唱陕北民歌。有时候用一首陕北民歌,就把邻里纠纷化解了。记得有两家人因为土地分钱纠纷,因为孩子打架,因为张三家小羊把李四家庄稼吃了等等各种事他都要去给讲道理,他把要讲的道理用陕北民歌的调子唱出来,化解了矛盾,成了全村的和事佬,成了大家心里爱管事的大好人。大伯和爸爸一样都爱喝酒,每次回老家,大家都会聚在大伯家热炕头上喝一场,拉拉家常,唱唱歌。他们在一起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喝不够的酒,唱不完的歌。所以大伯在的地方就是我们整个家族最温暖最有爱最红火的家。小时候的陕北老家,风沙大,到处都是黄土的颜色,在牛羊成群的屹梁梁上,却时常能听到大人们在唱信天游。这里面当然少不了大伯的歌声。《东方红》《赶牲灵》《兰花花》《大红果子剥皮皮》等陕北民歌他都能唱,便成了我儿时永恒的旋律。也许是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对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陕北民歌、说书、秧歌和各种民间乐器,我都能尝试个遍。大伯和父亲发现后,很支持我,经常教我唱歌。遇到什么地方有庙会,如果请了戏班子,他们也会带着我去听戏听歌。每一首歌后边都有一个故事,其中又以爱情故事居多。大伯就把这些歌背后的故事讲给我听,《三十里铺》中的四妹子,《兰花花》中的兰花花,一次次让我感动伤感、忧虑同情。听得故事越来越多,但大伯的故事存储量好像不太够用了。我还是缠着他继续给我说古朝,讲说书等,大伯就自掏腰包给我买了书来看。我记得最早看的书是连环画,有《白蛇传》《铁道游击队》《金刚葫芦娃》。有了书,我就可以几小时坐在那里看书,仿佛整个人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再后来,父亲也给我们买了很多书。我记得他给我买的第一本书是路遥的小说《人生》,他还陪我一起读。我们都看得陷了进去。我为巧珍的命运流泪,父亲也说高加林是“捡了芝麻,漏了西瓜”。我们经常一起讨论读的书,父亲常说,我们普通人,只有念书才能长智慧,只有念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从小到大,我很喜欢唱歌和读书。大伯的鼓励与影响,父亲的支持,一直伴随我默默成长。记得上六年级时的一个周末,有一天门口有卖冰糖葫芦的声音。母亲就给了我几块钱的零钱让我去买。可是过了快十分钟还不见我回来。母亲有点慌,跑出门一看,原来有人在村口摆了旧书摊,我正在那里看书呢。再后来,我有幸考上了音乐专业院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光荣的音乐教师,那些刻在骨子里的黄土颜色、音乐分子和学习热情,也像蒲公英种子一样飞到了我工作的渭南南塬。工作后,我才发现,原来陕北民歌有那么大的感染力,在关中,在西安,在渭南,在全国,有那么多的歌迷。现在每年放假我也会回我的陕北老家,回我那遥远的前河村,回去看望最爱我的大伯,再听听他的歌声。如今,那里已经没有那么多风沙,黄土高原也充满了绿色,天更蓝了,树更绿了,水更净了,一代代传下来的信天游,听上去还是那么“足劲”。作者简介:高宁宁,临渭区桥南镇中心小学教师。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本期编辑:赵晓娅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