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中,靖边县多措并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推进工作措施、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强化产业发展举措、强化振兴队伍建设、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六个“强化”,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在省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和省级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强化体制机制建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靖边县及时成立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工作组和业务指导工作专班。相继出台了《靖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及运行规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靖边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靖边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开展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靖边县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工作导引的通知》等“方案”“意见”和“办法”;印发了《靖边县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靖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持续选派帮扶联系人的通知》《关于建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周例会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并建立了每周例会制和每两周打分排名通报制度。以此形成县委统一领导,乡镇和政府部门齐抓共管、互相联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强化,为靖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强化推进工作措施。
一是靖边县巩衔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以历次中省市反馈问题为导向,每次将各自承担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对标对表“问题、任务、责任”三清单,制定工作流程、严格工作进度、明确验收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工作业绩列为问题整改最重要的佐证指标,杜绝“纸上整改”,保证工作实效。
二是靖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分别印发了《关于成立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监测暨业务指导工作专班的通知》《关于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导工作的通知》文件,抽调各行业部门精兵强将,组建了专业化的业务指导和督导督查队伍,实行常态化的巡回指导和督导督查工作。各指导、督导组在工作过程中,同步下发问题清单,要求限期整改,并跟踪督办,确保时效实效。
三是按照《关于建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周例会制度的通知》文件要求,靖边县根据每周工作推进情况,适时召集26个乡镇和14个巩衔领导小组重点成员单位,对标对表各阶段工作要求,就工作进展情况、中省市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在会上汇报,并逐项讨论研究。另外,县巩衔办就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制定了统一的考核打分标准,每次核查后进行打分排名,排名后三位的部门、乡镇,报巩衔领导小组,并在巩衔领导小组相关会议上作表态发言,确保工作高质高效推动;连续两次排名处于末位的,将由相关部门进行提醒谈话,情节严重的进行组织处理;行业部门和乡镇在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主要领导要向县委常委会做检查,并视情节情形,进行进一步的追责问责。
四是围绕防返贫监测动态帮扶、社会帮扶、易地移民搬迁后扶、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和需要掌握的政策,乡村振兴局5个指导组,实地指导培训73场次;开展“点对点”调度18次,“面对面”沟通对接7次;培训驻村干部5期,全县名驻村干部全部轮训,近期,为了开阔驻村第一书记眼界和思路,靖边县将全县82名第一书记分两期赴延安干部管理学院分别进行为期一周的理论和实地考察培训;组织乡村振兴业务知识网上考试2次、笔试4次,并对考试不合格人员和无故不参加考试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强化动态监测帮扶。
靖边县按照防返贫底线要求,先后印发了《靖边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靖边县年防止返贫监测动态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专项排查实施方案》等文件,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先后组织开展了“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回头看和防返贫监测动态帮扶集中排查等工作。目前,参与集中排查的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人已集中排查完成农业农村户籍户人的基本情况;新识别易返贫致贫户49户人;全县易返贫致贫户户均享受帮扶措施。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完善更新了建档立卡各类户户人的基础信息;核实更新名帮扶联系人及帮扶责任人信息;完成5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后扶信息采集;对按照国家最新防返贫监测疑似错误规则自查发现的条疑似错误信息进行核实补正。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发展、早致富。
强化产业发展举措。
靖边县聚焦提升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更多的农民获得产业发展红利。如马季沟村依据独特的自然区位优势,因地制宜,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过去零散的土地集中整理,开发出亩稻田,年稻米总产量达到吨,实现产值多万元,并在亩稻田中试验养殖螃蟹,每亩增收0元。周河镇大力实施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经过14年的发展,农民依托核桃产业,收入由过去的人均元增加到现在的元。青阳岔镇发展中草药种植亩,长期稳定解决农民就业50人,带动周边农户余户。东坑镇伊当湾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设施拱棚5余座,群众户均年收入20万元。宁条梁镇西园则村在充分调研村情、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复原了古法压榨油坊和柳编厂、建立现代油坊,由支部领办运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构建“支部+合作社+群众”的运营模式,发展主导优势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年销售额已突破万元,74户建档立卡户均已享受分红。
强化振兴队伍建设。
靖边县坚持选硬人、硬选人,成立由组织、纪检和乡村振兴等部门组成的驻村队伍管理办公室,加大对驻村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岗位监管。印发《靖边县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明确职责任务,建立“经费保障、鼓励激励、关心关爱、业务培训”等务实管用的制度,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驻得实、助得好”。年5月,靖边县在充分调研和征求相关单位、个人意见的基础上,对因工作调动、患病、工作不力的6名第一书记和16名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调整,并对2个软弱涣散村和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新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此外,为了营造驻村队伍“比学赶超”的氛围,让驻村工作队伍时刻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靖边县在“靖边融媒”开辟“驻村工作红黑榜”专栏,专门播报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即对尽职履责、帮扶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率高的驻村工作队,给予典型宣传;对违反驻村工作纪律、帮扶成效差、群众不满意、被各级督查检查进行问题通报的,给予“黑榜”警示。
强化考核结果应用。
靖边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严格应用干部使用“三项机制”措施。
一是对在各级督查考核中表现优秀、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对先进单位、部门,驻村干部和从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个人,在年度考核中予以表彰奖励,在提拔使用、职级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使用。
二是对未按要求及时上报各项报表、文件的部门、乡镇和个人,在年终考核时将平时工作情况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并加大减分分值。
三是对“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由纪检部门给予约谈、通报和组织处理。
四是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在各级督导督查过程中排名靠后或问题较多的乡镇和部门,年度考核不得评优,并根据情节,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以严厉的督导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