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脱贫路上共风雨产业发展见成效
层层叠叠上远山,蜿蜒逶迤绕云间。初夏时间,位于靖边县最南端的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处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依山而建的梯田层层叠叠,在阳光下或在晨曦里,犹如条条银丝带在山野闪烁,恍如天上人间。
近年来,该中心党委、政府积极创新、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党建强基、生态固本、产业富民、同步小康”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一抓二促三必须”党建工作机制,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重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聚焦党建谋发展强化基础促发展
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以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采取“三规范三提升”,强化班子建设,严格党员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四支队伍”集中学习各级会议精神和政策要求,提高理论和业务能力,明确了班子成员职责目标,严肃村组干部纪律,严抓党员组织生活,践行“四个合格”基本要求。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实施了“”发展计划,即:推行“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完成了6个村“一肩挑”任务。
该中心充分发挥地理优势,突出中心特色产业建设,形成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良好局面。始终坚持把整治“脏、乱、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放在首位,切实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配套,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问题。
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宽幅梯田,改造乡村油返沙道路,绿化道路,封禁造林,维修蓄水池、水窖,新修生产道路,刷写文化墙,建设标准化卫生厕所、改厕,新修水窖和集雨厂,对村小组实施农网改造……一系列利民、惠民措施,让昔日的“南老山”一步步华丽蜕变为今日的“桃花源”。
产业兴旺促稳定攻坚克难抓脱贫
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属丘陵沟壑区,主要以“畜、薯、杂、林果”,为主导产业,农业产业特色明显。通过“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走出了一条“土地托管(果树托管)+合作社+农户”发展的新路子,盘活了效益低下的资产。有机农产品收、售两旺。中心四咀村所种植生产的有机谷子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口味香甜,售价较市场价高出近一倍且供不应求。核桃种植基地初具规模,中心刘阳村建立了集中连片的核桃种植基地亩,形成了农户管、(村)集体收、统一加工、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一条龙”服务模式。
该中心在五里湾村、边畔村、四咀村和刘阳村等4个村小组组建了农机作业服务队,建成农机具库棚3个,累计购买各类农业机械16台(部),建成年生产量吨的小米加工场1个,核桃加工厂1个,千只山鸡饲养厂1个,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有部分群众返乡创业,这是个好的开始。今后,中心不仅要在产业上下大力气寻求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在吸纳更多回乡创业青壮年和社会各界人士上最大限度地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解决土地‘撂荒’和‘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李璐表示。
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16户70人顺利脱贫,97户巩固户、名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稳步提升。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5.7%,降低到现在的0.7%。脱贫路上为了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该中心领导通过遍访、调研等方式摸清贫困底数、攻坚克难,着力从“钉子户”抓起。
席俊信就是其中的一户“特殊户”。提起席俊信这三个字,中心领导和干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孤身一人的他从年开始就身患严重性痔疮,因术后治疗不及时导致周边大面积化脓。两年多来他饱受病痛折磨,多数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度过,这给他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中心知悉这一情况后,主动作为,定期组织干部入户走访,了解情况,送慰问品和慰问金;并为其申请了低保金;安排专人多医院、医院进行治疗,累计为其从民政救助和孝德基金中争取资金4万余元。
“刚开始,席俊信隔三差五的打电话给我,有时半夜三更也打,经常给我讲家里没有吃的了,或者房租到期了,又或者天太冷了没穿的衣服了。”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人大主席高怀军介绍,现在,通过他们的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