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生态故事见证绿色榆林文冠果成为靖

年11月,榆林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沙漠里崛起森林城。这座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地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飞跃,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公里、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沙的省份,创造了世界治沙奇迹。如今,这片土地上正在不断书写着由“绿色”向“深绿”的故事。

由榆林市委网信办市智慧局主办,陕西网承办的“讲好生态故事,见证绿色榆林”网络媒体生态行主题宣传活动持续开展。来自中、省、市的媒体记者及正能量网络名人赴榆阳区、定边县、靖边县、佳县、吴堡县,围绕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深入探访。

长久以来,靖边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瞄准本地区水质、土壤、空气零污染和农产品绿色健康优势,挖掘位于黄土高原的独特资源优势,积极探寻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年国家十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西北地区适当推广长柄扁桃、文冠果”。“靖边县大力发展文冠果特色经济林,既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也是扩大全县森林总量、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开发旅游资源的不二选择,是靖边县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有力抓手。”靖边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活动首站,采访团走进靖边县杨桥畔镇苗圃,杨桥畔苗圃是陕西省林业局批复的首批“保障性苗圃”,现管理科研试验园90余亩。“十四五”期间,该单位发明国家技术专利2项、省级成果1项、文冠果育苗造林地方标准1项,获国家木本油料“一线工匠”2人,年选种搭载神舟十三号进行太空育种试验。

在文冠果示范园内,漫天花海竞芳菲,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据介绍,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油料经济树种,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黄土高原地区,该作物对土壤适应性强,抗寒抗旱抗风沙,被称为“骨子里刻着钱的树”。

靖边县杨桥畔苗圃副主任冯长虹介绍,文冠果树1年种植,2年见花,3至5年见果,又是具有高产值、高效益的多用途特色经济林树种,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与管理上有很大的成本优势。文冠果的种植,既可改善当地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控制区域水土流失,又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冠果茶、食用油、生物柴油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了解到,靖边县从年开始在南部山区杨米涧镇、王渠则镇、席麻湾镇、天赐湾镇、中山涧镇、周河镇、新城便民服务中心、大路沟便民服务中心等地累计推广种植2.7万余亩,涉及6个镇2个便民服务中心12个行政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系列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文冠果产业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02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